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青藏高原地学考察报告

2007/12/28 15:04:3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学会动态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的“第三极”。她以其独特的地质历史和壳幔结构引起国际地学界的瞩目,她的隆起是地球历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她对全球气候,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堪称全球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实验室和研究地质科学的圣殿。


7月25日--8月5日,江西省地质学会组织了以理事长吕细保为团长,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州市矿管局、九江市国土资源局、抚州市国土资源局、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樟树市地矿局、彭泽县地矿局、安远县地矿局等9个单位组成的16人地学考察团,对青藏高原进行了为期12天的地学考察。
7月25日抵达西宁,7月26日,我们考察了青海省地质学会,考察团一行与青海省地质学会杨永征理事长、杨站君常务副理事长、张雪亭秘书长等举行座谈,交流了两省地质学会的工作情况。青海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杨永征和秘书长张雪亭分别介绍了青海省概况和青海省地质学会开展活动的情况和经验。吕细保理事长也向青海的同行们介绍了江西省地质学会开展活动情况和体会。青海省地质学会紧紧围绕青海经济发展和地质找矿这个中心,积极组织学术交流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多平方公里,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矿产资源品种比较齐全,分布集中,有很高的价值。据介绍,青海有52种矿产储量列全国前10位,其中列第一位的有11种,列第2位的5种,列第3位的9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在全国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等特点。在盐湖资源当中,铷、钾、镁、锂、锶、芒硝6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青海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石棉、电石用石灰石、蛇纹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的储量在全国名列首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盆地总的石油资源有12.4亿吨,已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亿多吨。天然气储量1600亿立方米,进入全国四大气区行列。
7月27日,我们沿着号称“天路”的青藏线乘汽车行进。我们的考察是以线带面,以观察点为重点,穿越一条近3000公里长的南北向地质考察路线,观察一条贯穿青藏高原的地质剖面。沿途路过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翻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山口海拔5231米)、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越过了长江源头沱沱河、拉萨河、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穿越了柴达木盆地和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北坡翻越到山体的南坡海拔仅二千多米的山腰。重点考察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喜马拉雅山现代冰川和驱龙大型斑岩型铜矿。
最使我们难忘的是7月28日,我们早上4点半从格尔木出发,穿越昆仑山、翻越唐古拉山,晚上9点到那曲,全天大部分时间都活动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到晚上,剧烈的高原反应猛烈的袭击着我们,所有人都受到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挑战,出现了呕吐、胸闷、头痛、低烧或失眠等不同症状。队员们都顽强地坚持着和忍耐着,互相鼓励,互相关心,沉着应对。7月29日,考察团果断调整考察计划,直接从那曲到拉萨作适当整修。随着海拔的降低,大家的身体状况很快便得到恢复,亲历了一次高原缺氧反应体验,闯过了进藏考察的最大难关。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北最宽约1000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已查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铬铁矿质量好,品位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班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中石膏居中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中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中国第四位;陶瓷土居中国第五位。还有食盐、天然碱、芒硝、硫、磷、钾、硅藻土、冰洲石、大理石、刚玉、水晶、玛瑙等多种矿产。从7月29日到8月4日我们依次考察了以下内容:
考察点之一: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
考察点位于日喀则市南东约23公里的下鲁沟,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出露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雅鲁藏布江构造缝合带的主体,露头较好,在日喀则地段蛇绿岩连续出露,长约300公里,宽10—20公里,是中国已知的最大蛇绿岩块体。该蛇绿岩虽经复杂的侵位以及后期构造混杂作用的破坏,但仍然部分地保留有好的原始层序,完整连续的剖面层序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五层:(1)超镁铁岩:主体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并有含透辉石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及少量纯橄榄岩。对超镁铁岩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其特征与典型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相似。(2)堆积岩:雅鲁藏布江构造缝合带上镁铁质—超镁铁质堆积,在整个蛇绿岩带内并不发育,仅在局部地段出现。下部为纯橄岩,含长纯橄岩、长橄岩、异剥橄榄岩频繁交替出现,具“似层状”、条带状构造;中部为层状橄榄辉长岩与辉长岩,具有清楚的韵律层状堆积特征、片麻状构造;上部为均质辉长岩、呈块状,无层状构造。(3)席状岩床,岩墙群;(4)镁铁质火山熔岩(考察点上主要看到这一层):镁铁质火山熔岩,常见为块状熔岩和枕状熔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球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细碧岩,见典型的枕状构造,杏仁构造,其与席状岩床岩墙群之间大多呈连续过度关系。(5)深海—半深海沉积: 分布于超镁铁质岩南侧,出露总厚度百米至数公里,岩性以放射虫硅质岩为主,次为千枚岩、硅质页岩、泥灰岩,直接覆于枕状熔岩之上,有时可见放射虫硅质岩在枕状熔岩中呈透镜状夹层产出。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包括了两套洋壳残体,一套形成于早白垩纪,以变质橄榄岩的标准蛇绿岩层序为代表;一套以放射虫硅质岩为主,夹千枚岩、变基性火山岩和变辉绿岩,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纪。它代表了东特斯海最终闭合时板块俯冲碰撞时的直接产物,显示了比较典型的缝合带特征。
考察点之二: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
考察点位于康马县农科所南东1600方向日亚公路。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呈椭圆状平面出露,由花岗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组成杂岩核,其边部发育强变形的构造片麻岩,向内逐渐变弱。杂岩核之上分别由前石炭系构造片岩、石炭—二叠系褶叠层及三叠—白垩系板岩系组成。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二叠纪之后至白垩纪之前,是在雅鲁藏布江构造缝合带伸展裂陷过程中,被动陆缘上陆壳相对洋壳水平剪切—折离而形成的;其后,由于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俯冲、碰撞及引起热穹隆的叠加使其呈明显的穹隆状展布。
考察点上重点考察了褶叠层构造和上覆板岩系:褶叠层构造露头上总体产状向南倾,岩性大体可分为两大套:靠下部的黑色岩系为下二叠统地层,面理置换明显,透入性线理发育,靠上部灰白色灰岩属下二叠统地层、内部褶叠层构造发育。褶叠层长翼较缓,短翼较陡,总体轴面向南倾,层序基本正常,可明显看出上层系相对下层系自南而北剪切。板岩系以原生层理(S。)为变形面,宏观上未见明显的构造置换,褶皱构造则以纵弯作用的弯滑机制为主,层理为主滑动面,形成平行褶皱或相似褶皱。断裂以脆性断裂、滑动为主,板岩系总体属浅部构造层次。
考察点之三:喜马拉雅山现代冰川
考察点位于亚东县国防公路40公里附近,喜马拉雅山脉发育了许多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冰斗、角峰、刃脊、U型谷等冰蚀地貌精典、壮观。据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雪线监测结果,30多年来,冰川面积减少了3941.68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现有冰川面积为46887.23平方公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作为地球陆地上固体水库的冰川也在急剧地演变,主要表现在冰川的退缩和面积的急剧减少,冰川末端的退缩为冰川湖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冰川消融的加剧为冰川湖的发育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冰川消融在提供大量水资源的同时,也为冰川泥石流和冰川湖泊溃决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外在动力。除地质灾害外,随着冰川消减时期的推移,还可能引发的各类生态问题,如荒漠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等环境灾害。
考察点之四:驱龙大型斑岩型铜矿
考察点位于拉萨市东约9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境内,矿区海拔5050—5450米。该矿的发现是自1986年开始,西藏地勘局在这里发现了铜钼铅锌等元素组合的化探异常和广布兰绿色岩石的“孔雀河”,并在1988—1994年间先后进行了异常三级和二级查证,并初步确定其属斑岩型铜矿类,规模可能达中到大型。
2001年西藏地调院向中国地调局正式提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铜多金属矿资源调查评价”的立项申请,2002年开始实施《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从而拉开了驱龙铜矿勘查评价的工作。2002—2005年中国地调局投入大调查工作,开展了驱龙矿区铜矿普查,求得资源量:矿床总矿石量159305.54万吨,333+3341资源量:Cu789.65万吨,伴生钼50.10万吨,伴生银5931.80吨。其中333:Cu392.06万吨,Mo25.43万吨,Ag2798.22吨;3341:Cu397.59万吨,Mo25.67万吨,Ag资源量3133.58吨,矿床平均品位:Cu0.496%,Mo0.032%,Ag3.724g/t。预测铜金属的远景资源量可达1500万吨。为加快勘查工作步伐,2006年西藏地勘局组建了巨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转入商业性勘查工作,开展了矿区的详查,现已控制矿体长度1825米,最宽1225米,最厚近900米,求得资源量:矿床总矿石量184743.21万吨,332+333+3341资源量:Cu781.14万吨,伴生钼42.67万吨,伴生银7537.52吨,平均品位:Cu0.423%,Mo0.023%,Ag4.08g/t。工业矿资源量:Cu561.57万吨,伴生钼27.00万吨,伴生银4544.14吨,平均品位:Cu0.504%,Mo0.027%,Ag4.08g/t。低品位矿资源量:Cu219.57万吨,伴生钼12.60万吨,伴生银2993.38吨,平均品位:Cu0.299%,Mo0.017%,Ag4.08g/t。
驱龙铜矿呈半隐伏—隐伏状产出,矿体顶部呈凹形,矿体主体位于标高4452—5368米之间,矿体厚度一般在320—572米,最大厚度大于900米(尚未穿过矿体)。矿体埋藏深度一般在13—64米之间,最小埋深为3米。矿体主要分布于全岩矿化(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与矿化有关的(斑)岩体岩性有中新世斑状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等,矿体由小斑岩或小岩株构成,在深部连为一体,并由多个小岩株构成大矿体。矿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辉钼矿次之,再次为磁黄铁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与世界典型斑岩铜矿的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基本一致。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绢云母、硬石膏为主,其次是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石膏等。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地表为孔雀石—蓝铜矿—高岭石—褐铁矿—铜蓝。矿石以细脉浸染状为主,其次为脉状,脉状—浸染状,还有的呈团块状,块状和胶状构造。矿石以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矿化蚀变类型较多,早期有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主要产于斑岩矿体中)、青盘岩化和矽卡岩化(主要产于围岩中),中期有硬石膏化和石英—绢云母化(主要产于斑岩体内部和内外接触带附近),晚期有碳酸盐化、石膏化和泥化等。并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具有中心环状对称蚀变或接触式对称蚀变分带的特征。
西藏地勘局通过《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的实施,不仅在驱龙矿区取得重大勘查突破,而且在雅鲁藏布江成矿带东段取得了许多成果。(1)发现或初步评价了大型矿床6处;(2)发现或初步评价了中型矿床15处;(3)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蚀变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矿种则以铜、钼、金、铅、锌为主,展示了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巨大的资源潜力。除此之外,西藏地勘局进行了大量的综合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大陆板块碰撞成矿作用理论的认识及应用,认为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及冈底斯成矿带藏东一带也具有铜、钼、金、铅、锌等的巨大的资源潜力,整个冈底斯成矿带将建成我国世界级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勘查开发基地与资源接替基地。
这次青藏地学考察,大家都认为终身难忘、收获很大、不虚此行。通过考察,促进了三省地质学会的交流与沟通,看到了许多内地看不到的地质构造现象,加深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潜力尤其是冈底斯成矿带有色金属资源潜力的认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地学知识;同时也饱览了祖国壮美的高原风光,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青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藏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从驱龙铜矿年过70仍长期坚持在海拔5000米高的基地工作的老地质工作者身上,大家进一步领悟到了地质工作者为祖国找矿职责的神圣与光荣,进一步坚定了献身地矿事业的决心;大家还认为,通过考察还检测了身体,锻炼了意志,加深了同志们之间的了解、互信与友谊。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