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首页

破解基础地质对实现找矿突破的瓶颈制约

2009/6/12 8:38:4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推荐文章

 

 

 

 实现找矿突破必须充分发挥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而目前我国基础地质工作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瓶颈。在大讨论活动中,成都地调中心立足于西南地质工作的实际,将着眼点落在西南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上,总结历史经验,直击问题,剖析根源,寻求应对之策,破解基础地质工作对找矿突破的瓶颈制约。

 一、总结历史经验

1999年国家组织开展了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攻坚战,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调动全国精干地调队伍,每年近千人奋战在世界屋脊。到2005年,历时7年,投资3.4亿元,完成了青藏高原空白区152万平方公里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也宣告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填制的110幅国际分幅的125万区域地质图为资源勘查、国土规划、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地质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基础图件;大量的基础资料和信息新发现600余处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其中尼雄特大型富磁铁矿,铁资源量达数亿吨,取得了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找矿的重大突破。同时在青藏高原基本查明数十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工业前景的铁、铜等多金属矿化带轮廓。

成果的取得带给我们一系列启示:一是地质工作要全面统筹,统一规划部署;二是资源勘查、国土规划、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地质科学研究等工作离不开基础地质工作基础性作用;三是找矿突破更要充分发挥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先行性支撑作用。

二、剖析现存问题

虽然西南基础地质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一)矿产资源评价的前期基础性工作相对薄弱,投入力度小,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在完成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后,对区调工作的投入力度逐年减小,造成矿产资源评价的前期基础工作相对薄弱。2005年之后,在西藏只实施15万区调25个图幅,再加上15万比例尺的矿产远景调查,目前覆盖率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4.5%,远远低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离重点成矿带25%的覆盖率要求差距更大。

(二)工作不协调,机制不顺畅。

在实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前,中央曾部署了一批矿调,但矿调中的基础地质调查未按区域地质调查的规范要求实施,达不到国家统一的地质标准,形成不了基础地质数据库。在实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之后,中央要求区调与矿调并重开展工作,但是实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工作,其核心任务是实现找矿突破,在基础地质、水工环调查等部署上相对偏弱,所以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双重效果,不利于解决基础地质对找矿突破的瓶颈制约。

(三)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一些区调规范,一是比较陈旧,二是主要针对高原以外地区,现阶段并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基础地质工作标准规范。

(四)资料共享程度低,成果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一些成果资料涉及地理信息保密,不能公开出版;二是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成为区调成果共享的严重障碍;三是在成果的表达方面,成果表达方式未能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成果服务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

 三、破解基础地质对找矿工作制约的措施及建议

 (一)发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推进地质事业中的作用,瞄准需求,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

构建新机制,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在青藏高原的重要勘查区,重要环境问题突出区,重大地质问题区,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地进行统一部署。由局统筹,利用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摆开队伍,拉开战场,一抓到底,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资源环境保障。

把握规律,找准问题。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研究中,问题要拿到国家层面去看,比照中央精神和社会需求,寻找差距,做到问题更加有效解决,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二)理顺机制,完善体制。

按照中央与地方统筹、分工、互补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集中投入,长期保障,着眼当前,筹谋长远。

坚持长期目标与近期成效相结合的原则。区域地质调查为各行各业及国民经济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既要着眼当前,解决资源、环境对基础地质资料的迫切需求,又要放眼未来,筹谋长远,发挥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作用。

(四)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倡大胆创新。

一是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进行科技创新。区域地质图件的更新既有通用性,从传统到现代,又要有针对性与适用性,重视资料开发利用和成果社会化。

二是坚持调查与研究结合。在基础地质研究中,坚持科技创新,抓住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关键地区,突出重点,实现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

三是依靠科技,提高效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开始由资料积累和面积任务型工作向围绕若干重大地质问题开展深入调查与研究工作转变。当前工作要求我们改进目前区调填图技术要求与点线网度控制的穿越法填图工作方法,而采取针对重点问题的区域追索法进行填图,突出重点问题,不断提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质量、成果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是开展不同类型地区试点工作。依据地理地貌、工作程度、区域地质特点等,在基岩区和第四纪覆盖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区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调查试点,总结完善不同类型地区填图技术标准和成果表达方式。

 五是丰富成果表达方式与内容。作为国家基础通用的地质图件,应为地质普查找矿、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选线,城市规划,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等各行业都能提供地质服务。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江西省地质学会 Copyright (c) 2017-2027 http://www.jxsdzx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与维护:江西省图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ICP备07501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