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矿山环境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就目前而言,保护与治理的力度还不够。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华东地区就开始了较为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于新世纪初,又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截至2007年底,华东各省均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如安徽省淮北市近年来对煤矿塌陷区进行了全面规划治理,至2006年底已完成投资2.66亿元,将从根本上解决煤矿沉陷区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问题;又如2007年淮南市总投资为100亿元的安徽淮南泉大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再如徐州市近十年来用于采煤塌陷治理工程累计投资3亿元,复垦和治理了采煤塌陷地约50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为新增耕地,一半为水面。同时还安置了7万余名失地农民就业,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由于一些原因,华东地区的矿山环境问题仍然十分尖锐。如华东各省在矿山地质环境制度建设方面参差不齐,进展程度差异较大;如一些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负责人由于受政绩和利益驱动,片面强调发展速度,降低经济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门槛;如一些企业和个体矿主急功近利,进行粗放式甚至是掠夺式开采,而当地政府部门又监管不力,加剧了矿产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守法的矿山企业和周边群众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如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起步晚,历史欠账多,矿山环境治理规范化、科学化不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较单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科研工作跟不上……
因此,笔者呼吁:华东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还要大些,再大些。